2011年国产动画《高铁侠》抄袭日本动画《铁胆火车侠》也是引发了众怒的一起事件,而且不少人称这部山寨动画把国产动画抄袭尺度推向新高度,因为相比此前那些山寨动画,《高铁侠》的山寨程度几乎达到了全盘山寨的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正是因为此前这些山寨动画案例实在太多,所以使得大众对此类事件的容忍度越来越低,刚开始出现一些山寨事件的时候,有些善良的人可能会觉得制作山寨动画的人是为生活所迫而不得已,会同情这些人,但是随着此类事件逐渐增多,量变产生质变,如果放任山寨现象横行,那么国产动画崛起就永远是一句空话,国产动画整体水平就永远难以提高,即便再善良的人看到如此多的山寨事件也无法再同情那些制作者们了吧。
国产动画的低水平发展现状,除了与补贴政策有关,也与社会普遍不尊重原创的环境有直接关联。这样的环境里,不守规矩、投机取巧更容易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大的利益,而真正的创作者很容易被抄袭侵害,主张权利的成本却很高。这种状态不仅肆虐国产动画领域,社会各个领域也都深受其害。前不久的复旦大学校庆宣传片抄袭事件就是一个缩影,主持人窦文涛说:“这反映了中国你已经避无可避,处处都是山寨”。
此外最关键的一点,恐怕还是当下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核心文化的缺失。美国人创作《汽车总动员》这样的动画完全是符合其自身的文化底蕴的。在美国,汽车早已不仅仅是代步工具,更是是每个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是个人自由和行动自主的一种体现,对于汽车的喜爱在美国是一种文化现象。美国特色的的公路文学、公路电影也无一不和汽车所象征的精神文化有关。而中国,首先不说汽车人均占有量低,驾车体验差(经常堵在路上或被限号,别提驾车所带来的自由精神的体验了)这些实实在在的物质环境问题;文化环境中汽车也并非中国主流文化中也并非具有“精神符号”意味之物。因此,山寨其实有其必然性。
认错低头几乎不可能
在这起事件中,卓建荣不认错的强硬态度和他一直不断反击网友的行为是激化矛盾使得事态扩大化的关键所在,如果他能适当认错低头,这起事件恐怕也不会现在几乎到了人尽皆知的地步。
类似卓建荣这样不认错的人物也并不罕见,例如《心灵之窗》引发众怒后,出品方的工作人员对抄袭指控仍不以为然:“画面就是有雷同也无所谓,因为这部动画是靠故事来励志,不是靠画面”。事后制作方道歉,并声称抄袭比例只占1%。而这么一部抄袭的片子,能在央视少儿频道播放,还获得了第六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广西最高的文艺奖项。
《高铁侠》事件也是类似情况,在当年这起事件发生后,《高铁侠》的负责人表示这完全是无理的指责,他说“我们做的是高铁,车头是流线型的,《铁胆火车侠》做的是平头,造型是完全不同的。时速也不一样,高铁时速是每小时300-350公里,而火车是达不到这个速度的。”但是后来网络上广泛流传的《高铁侠》VS《铁胆火车侠》的视频令大众可以清晰的分辨事实。
在其他领域,类似的死不认错情况也长期广泛存在,例如最近郭敬明被新浪微博大V作业本嘲讽,他发微博称“所有挺小时代的人,都将在电影史耻辱柱上,有一席之地。”此后网络上有人总结了郭敬明昔日抄袭的漫长历史,并且转发者众多,而郭敬明和当年应对此类事件的态度一样,在近日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并没有抄袭过,他表示:“你质疑我不会写,我就写给你看”。
而在游戏领域,类似山寨事件也是层出不穷,并且大多山寨者也并不会道歉,例如曾经有一款名为《卧龙传说》的游戏大量山寨了《炉石传说》,《卧龙传说》的制作者们当时也是坚持认为自己并没有山寨。
为什么这么多山寨者都认为自己没有山寨?这和中国的传统教育有很大关系,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人只分两种,忠的和奸的,或说是好的和坏的。非好即坏,没有中间地带。儿时常玩的游戏如警察抓小偷,就是如此,不是好人就是坏人,所以每个孩子只想扮警察不愿扮小偷。因而错误的认为只有坏人才做坏事或做错事,好人是绝对不可以做坏事或做错事的。认为偶尔做错事还无关紧要,还是好人,但不能认错,一旦认错好人也就变成坏人了。不肯认错,不能认错深深的扎下了根。
由于中国人身上自小就养成了死不认错、推卸责任、自私自利、互不相让、没有包容也不懂得换位思考的坏习惯,因而常常不能用正确的方式处理好发生的问题。试想在这些山寨事件中,相关责任人如果低头认错,可能就不会使得一些事情变得越来越糟,郭敬明长期背负着抄袭的原罪,大众一直不会遗忘他的抄袭历史,正是因为他不愿意认错,而大众持续攻击批判卓建荣,也正是因为他不认错。
结语:《汽车人总动员》山寨事件绝不会是最后一个山寨动画引发众怒的事件,这起事件充分暴露了社会价值观的混沌多元化和分裂的情况,而这种情况,未来必然也会长期存在,至于中国动画的崛起,恐怕依然是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