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知乎上一则关于为什么经典国产动画《黑猫警长》在五集之后断档的帖子在互联网上热传,一代人的记忆被勾起,随着四声枪响“请看下集”四个字依次出现的画面似乎近在眼前。历史遗留问题没有答案,而老《黑猫警长》引发的关注至少证明,一个已有20多年的卡通形象依然深深根植于许多人的心中。
于是《黑猫警长》再次登上大银幕成了一件振奋人心的事情,也并不是一件容易“讨好”观众的事情。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筹备多年,主创班底几度调换,甚至在两年前把几乎拍摄制作完成的半成品全部推倒重来。怀旧的70、80后有自己记忆中的一杆尺,新生代的动画观众也有对当下院线电影的视觉和节奏需求。从电视小屏幕短小故事独立成章的系列片到83分钟的大电影中呈现更大格局的世界观和危机感,重生的“黑猫警长”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对它的考验也早已经截然不同。这些考验,也是导演于胜军所要面对的一道道难题。
于胜军把传统二维动画看作个手艺活,刚毕业的时候参与制作的《海尔兄弟》同样是陪伴一代人成长的经典。这些年做了《洛克王国》系列,也有不错的反响。去年一部《我是狼》在院线惨淡走了一遭,他说那应该是中国动画史上“最后一部在纸上完成的动画电影”。《黑猫警长》在电脑上一张张画,83分钟的动画,每秒24格,近12000幅画面,动用了全国各地最好的二维动画师,而在他看来这个时代二维动画已经注定“后继无人”。
《黑猫警长之翡翠之星》(下称《黑猫警长》)将于8月7日上映,导演于胜军日前在上海电影博物馆接受记者专访,采访的房间出门就是《大闹天宫》的展厅,中国动画的光荣传统被定格在博物馆里,而院线中是另一派“生机”。
于胜军身着一件印有黑猫警长的T恤,言谈轻松。他清楚地知道这个电影为谁而做,也知道这个时代“旧瓶装新酒”的需求所在。于胜军甚至早就做好了被吐槽“毁童年”的准备,因为知道《黑猫警长》这样的经典所象征的其实是每个人心中回不去的童年的美好。
国产动画“造星年代”中难得的现实主义题材
记者:《黑猫警长》对你个人而言是一份什么样的记忆?
于胜军:《黑猫警长》是一代人的记忆符号。它是个非常奇怪的现象——我们熟悉到根本不了解它。很多人已经说不出它到底经历过什么样的故事,不知道它到底有几集,但是就觉得自己特别了解它。我以前就觉得它有十几二十集的感觉。到今天,我们听到它的音乐,就觉得整个童年都回来了。
记者:那长大后成为一个专业人士了,有没有去总结其中成功的要素?
于胜军:其实小孩子看动画片,是无意识行为。我们小时候看不管什么动画片都觉得非常喜欢,但并非经由自己的选择,而是看到动画片,就开心。这是动画特殊的魅力,它在孩子的成长中充当了伙伴的角色。
当然老的那一代动画片都很成功,因为那个年代对动画的门槛特别高,人才济济,生产投入也有指标,每年只会出那么寥寥几部动画片,而出来的精品又因为供求关系的不对等和传播媒介的限制,被我们反反复复地看,越看印象越深、越觉得好。那是一个容易造星的时代。
而《黑猫警长》能够从那个年代的众多优秀动画中脱颖而出,首先是因为它故事情节上让孩子们觉得亲近。黑猫警长是中国动画史上难得一见的“现实主义”题材。
记者:《黑猫警长》里都是动物,怎么理解它是“现实主义”?
于胜军:它其实就是警察抓小偷啊。你看其他的经典国产动画都是古典题材,《葫芦兄弟》、《大闹天宫》、《三个和尚》、《天书奇谭》、《哪吒闹海》都是古典题材,很少有黑猫警长这种放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觉得违和的英雄,黑猫警长是可以放在任何时代去演绎的时代英雄,同时它的反派角色一只耳同样具有这样的特点。可以说黑猫警长是最接近于今天商业片要求的角色,也是最容易与时俱进、最可能生活在我们身边的英雄,是美影厂一个特殊的接地气的英雄。
儿童动画可以塑造“坏蛋”但不能“恐怖”
记者:老版《黑猫警长》是系列科普小故事,大电影对剧情设定的要求是不同的,这其中做了怎样的取舍?
于胜军:老版其实是一个科普片,是用警察抓小偷的壳做科普的事,主角的定位是一个“森林卫士”,非常强调其中的动物属性,讲动物的知识。新的《黑猫警长》,我们唯一保留的老版线索就是过去黑猫警长中黑猫和一只耳的关系,把主要的矛盾冲突保留下来,塑造了更大的反派角色,一只耳只是在其中穿针引线的小喽啰。结尾一只耳还是没被抓住,但黑猫警长解除了危机。黑猫警长变成了一个新时代的超级英雄,整个动画片世界观的格局变大了,其中的角色都拟人化了,而不是动物化,不再强化动物属性,动物们都更像个人。
记者:老版的黑猫警长以知识取胜,现在技能升级了?
于胜军:对,就是按照大家所熟悉的超级英雄的套路来打造。现在黑猫警长的功夫超炫,装备很厉害,能力也超强。超级英雄应该具备的各种技能都给它升级了。可以说现在黑猫警长是“钢铁侠的智慧+美国队长的体能+007的装备”,还有绯闻。
记者:为什么放弃了科普的诉求?
于胜军:现在电影已经不需要承载科普的使命了,小孩子现在学习科普的途径太多了,就让《黑猫警长》更纯粹地回归一个故事片的本质。
记者:对于老版《黑猫警长》,这些年也一直有批评称其过于血腥,这种评价有影响到新版的制作吗?
于胜军:传统的《黑猫警长》我看也是挺血腥的。但是当年那份“血腥”,已经是那个年代某种无意识的意识形态的产物,同类的儿童题材中也有其他的例子,比如潘冬子拿斧子劈死人,哪吒对镜头自刎,在美国人看来都挺可怕的。今天这个时代已经有了对儿童动画片的基本共识,比如不要见血,不要有特别残忍的情节。
所以这次我们做《黑猫警长》,一开始就有意识的要做积极健康的导向,不要给看的人造成心理压力。比如在大反派的塑造上,老版里食猴鹰出场的那个镜头,整个氛围其实是让很多孩子感到恐怖的,有些小朋友看完晚上都不敢睡觉。我们有一个很清楚的意识,不要塑造“邪恶”、“恐怖”,但是可以塑造“坏蛋”,惊悚恐怖的部分都不要。包括点映的时候有小朋友问,为么黑猫警长不把坏蛋打死,其实这是今天动画要传递的价值观,并不是坏蛋就要把他打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