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日本动漫产业近年来不断呈现上升的趋势,每一季度都涌现出数量极多的新番动画作品,吸引着不同喜好的观众前来捧场。原本观众们只是着眼于动画的精彩剧情和美丽的人设,然而最近“从动画中找BUG和崩坏场景”似乎成为了动画爱好者们新的消遣方式,通过把玩制作组的失误,从中获得个人的愉悦。
对于制作组来说,他们也表示很委屈,既要满足观众对画质的需要,还要兼顾作品放送的进度,确实有些“强人所难”,如此说来,动画中偶尔存在一些崩坏的画面也不可避免;但如果这些崩坏场景比正常画面还多,给观众留下不好的印象,这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熟悉日本动画的观众,应该会听说过动画界出现的最大崩坏失误——《夜明前的琉璃色》动画中的“卷心菜事件”。作为Gal改,《夜明前的琉璃色》能成功动画化,本应该是令原作粉丝们欢欣鼓舞的事情,然而在某一集中,不知是作画偷懒还是制作组常识下线,出现在画面中的“卷心菜”竟然完全没有卷心菜应有的样子,看起来更像是个绿色的球。这一画面曝出后,引发了观众和业界的极大不满,认为是动画的制作组“敷衍观众”、“把观众当傻子”,而“卷心菜事件”自此以后也成为了动画业界抹不掉的污点。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普及和提升,动画制作的成本越来越低,预算也削减了不少。为了节约宝贵的经费,许多制作组想尽办法,在保证动画可以如期放送(这一点是最大要求)的前提下,采用降帧或减少分镜等方法,希望可以瞒过观众的眼睛。然而这一做法似乎并不高明,对于“慧眼如炬”的观众们来说,从一部动画里找出几十个崩坏的地方还不简单?
崩坏的做法也有很多,如淡化场景、简化人物,甚至直接拿草稿代替。对于许多作品来说,把人物简化似乎更常见,也最能引发观众的笑点。
拿最近的七月新番来举例,相信很多观众已经接触了《六花的勇者》这部作品,且不论其中曲折的剧情和推理情节,单就这几集出现的崩坏画面,便已经足够观众谈笑一阵了。许多画面里出现的人物比例失调、表情扭曲,似乎是制作组故意在和观众开玩笑一样。莫非制作组已经确信观众只会关注作品中离奇的剧情,从而忽视对画面的要求?
而已经于四月结束放送的《Fate/stay night UBW》是参照了游戏中的同名路线改编,在几年前型月也推出过UBW线的剧场版,但是反响并不高。原因之一,就在于剧场版里的人物崩坏得实在太过诡异,令人不忍直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