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子、聂风、步惊云、陈浩南、王小龙,当是看到这些名字,你们应该已经知道了今天笔者要和大家聊的话题,没错,就是香港漫画。
提起港漫,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应该都是华丽的打斗、细致的彩页、肌肉兄贵的碰撞、以及图片上大段大段的文字。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画风硬朗、特色鲜明的港漫就自香港而起,风靡了整个中国,并辐射东南亚,隐隐有了和日漫、美漫抗衡的趋势。在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随着娱乐方式的进化,我们还看到过大量港漫改编的影视作品,港漫里的知名IP颇有种四处开花的趋势。
但是时至今日,美漫改编的商业大片在影院中票房大卖,日漫改编的动画每个季度都在全世界掀起追番浪潮,这时我们蓦然发现,港漫却已经不知何时离开了话题的中心,蜗居在人们视线之外,不再被大部分年轻人关注,曾经纵横画坛的“大神”们也纷纷搁笔离位,退隐江湖。短短十几年时间,港漫由盛极衰,曾经的辉煌似乎真的已经“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间一场醉”。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港漫如今的低迷?今天,让我们随着港漫发展之路探寻,或许能得到些许答案。
《风云》之父也在几年前封笔了
虽然我们现在所熟悉的港漫大多来自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但其实香港漫画的起源要追溯到更早的晚清时期。彼时正值时局扰乱,朝政腐败,游学德国归来,后来被视为“香港漫画拓荒者”的何剑士为了反对帝国主义,抨击腐败政权,在香港和上海的报刊上发表了多篇讽刺时局的漫画,这便是一切的起点。时间推进到抗战时期,不少内地漫画家为了躲避战乱移居香港,在香港成立了“全国漫画作家协会香港分会”,也极大的刺激了香港漫画的发展。
但是随着抗战结束,新中国成立,不少漫画家都返回内地,此后的香港漫画界一度沉寂,直到60年代《漫画世界》半月刊出版才再次复苏。这个年代香港经济再次起飞,人们对文化产品消费需求增加,漫画业也顺势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那个时期的漫画大多取材于现实,或是温馨搞笑,或是讽刺时事,笔者小时候最喜欢的漫画《老夫子》也正是诞生在这个时期。
到了70年代,随着香港经济形势的变化,大量舶来品进入香港市场,日本漫画在这个时期倍受香港漫画迷喜爱,香港漫画市场充斥着没有授权的盗版日漫。那个年份,手冢治虫、梶原一骑这些日本漫画大师的作品在香港随处可见,不可否认的是,后来的香港漫画家确实受到了他们的一些影响。
不过尽管舶来漫画在市场上大行其道,这个年代的香港本土漫画却也并没有沉寂。彼时正值李小龙在全世界掀起功夫浪潮,功夫这种当时的流行文化也自然而然的影响了漫画这种特殊的文化载体。这个年代的港漫大多是现代打斗和黑道主题,已经脱离了针砭时事,影射现实的题材,而是向着更纯粹的文化消费品发展。
正是在这个时期,分别由黄玉郎和上官小宝创作的《小流氓》(就是著名的《龙虎门》)与《李小龙》这两部对港漫影响颇深的漫画占据了香港本土漫画的领导地位。他们在70年代各自占据了香港漫坛半壁江山,广收徒弟,为香港漫画界培养了大量的新人,也为港漫后来的腾飞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