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的日本动漫的角色设定就非常细致了,不仅是角色本身形象的问题,甚至原本跟故事无关的各种细节都有设定,这样的做法在使人物形象丰满的同时,就使大家对角色有了固定的共同认知,使大家对角色都有了“共有性”的认知。
如果说迪士尼的电影是在现实的基础上与动画进行的再融合与再创造,以发展性眼光让观众接受新的故事的话,那么日本动漫就是不需要与现实进行再融合的。因为他本身在二次元世界中就具有完整性,角色像是真实存在于现实一般动作,如果让实际社会当中的人出演是绝对无法完全还原这样的完整性,所以世界观就很容易崩坏。而“世界观的崩坏”是大多数日漫真人化失败的主要原因。
当然演员的演技是一方面的因素,并不能说没有演技派的演员来演这些角色,但就是由于“作者和观众共有了同一世界观”这种情况,不管外形因素,“内在没有跟角色没有同一性就没办法真实演出的领域”。(大概就是所谓的二三次元的次元壁和爱这种东西吧。)
魂之再现很困难
这位德国人曾经接过一个法国的设计案,客户要求把店家打造成某部日本动漫作品的世界观,虽然提出了不少方案,但是没有一个被采用。关键的原因并不是外装或者内装的问题,他们发现店内的工作人员是无法进入不了解喜爱的动漫作品角色和其世界观当中的。
而作为日本动漫最关键的并不是角色的外形或者机器人的造型,而是其世界观。而在日本人看来,能否忠实再现原作的世界观就是“灵魂所在”。并不是模仿而是再现,这样看来“等比大高达”就正是其表现。
日本本土的读者和观众也是最为在意心理感受的,外形上即使相似,“设定”“世界观”“灵魂”这种与故事本身看似毫无关系的地方,但是又是与人本身最为密切关系的地方,这些在读者当中被共有化,如果无法再现这部分就会失败,而日本动漫形成特色,在世界中广受欢迎的原因也正是因为这些。